發布時間:2025-08-31
津門大地喜迎上合盛會,海河之濱匯聚世界目光。
迎來高光時刻的天津,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向世界展示中國城市魅力與活力。扎根于津沽大地的天津大學,早已將國際合作融入基因,以教育為橋、科技為舟,為上合組織國家間的深度合作注入了蓬勃生機。
天大青年志愿者服務上合組織峰會
天大留學生參與錄制的創意短視頻《合鳴》
深耕上合,合作交流結碩果
高質量教育對外開放,是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引擎。天津大學作為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與上合組織國家的合作由來已久,基礎扎實。從北方的俄羅斯到南亞的巴基斯坦,從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到東南亞的柬埔寨,天大合作的足跡已覆蓋十余個上合組織國家,建立起一批高水平聯合研究平臺和人才聯合培養機制。
2023年11月,天津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雷鳴率團訪問白俄羅斯、俄羅斯,出席“中國-白俄羅斯大學聯盟”成立簽約儀式。在中白大學校長論壇上,雷鳴分享我校數字化探索實踐,發布“天大倡議”,倡議共建共享教學資源、探索數字學分互認,聚力應對全球挑戰。
2023年中白大學校長論壇
天津大學是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的首批成員院校。今年5月,天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李斌率代表團赴俄羅斯開展教育合作交流。在阿斯圖聯盟第六屆年會暨中俄大學校長論壇上,李斌發表主旨報告《新工科教育的“天大方案”與實踐路徑》,分享世界工程教育前沿趨勢和學校新工科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并邀請聯盟高校參加9月于天津舉辦的國際工程教育發展會議。
天津大學代表團訪問俄羅斯推進科教合作
截至目前,學校與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天然氣資源公司等高校和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與哈薩克斯坦薩特巴耶夫大學等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與巴基斯坦“一帶一路”國際醫療合作中心開展專項合作等。這些合作不僅覆蓋工程、能源、醫學等關鍵領域,還涉及師生交流、聯合科研等多個維度,為持續深度合作奠定了制度基礎。
“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要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師生學者之間的交流是逐漸成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的主線。
“從工地一線到企業座談,我們看到國際工程承載的國家形象與責任,也激勵我們更主動地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 天津大學“砼心筑夢·絲路領航”實踐隊隊長施雅馨說。今年暑期,該實踐隊聯合天津市建筑業協會,赴阿聯酋和沙特開展了為期14天的深度調研。師生們深入中鐵十八局、中建六局承建的迪拜跨海橋、沙特吉達機場等重大項目一線,實地感受“中國建造”在智能化和綠色施工方面的硬實力,并與當地商會、投資部及高校廣泛交流,系統學習中資企業在智能建造本地化、跨文化融合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實踐經驗。
“砼心筑夢·絲路領航”實踐隊赴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與沙特阿拉伯開展實地調研
“讓我們跨越學科與文化的界限,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搭建兩國之間的橋梁,共同書寫巴中關系的新篇章。” 今年3月,巴基斯坦駐華大使哈什米到訪天津大學并發表題為“巴中關系:深化關系、拓新領域、共謀未來”的演講。他的睿智與幽默贏得了陣陣掌聲,這場思想碰撞也讓更多的師生對兩國友誼有了深刻認識。
留學生穆帥參加中國日報活動
近年來,天大與上合國家間的人員往來日益頻繁,形式也更加多樣。洽談設備采購、科研合作、社會實踐、學術報告與研討……這些互動不僅是學術資源的交換,更是文化理念的碰撞與融合,為跨國產學研合作注入持續動能。
天津城市宣傳片——《天作之合》中天大科研成果亮相
紀錄片《海河》講述天津大學長城科研團隊故事
攜手東盟,多維互動顯特色
2024年,中馬建交50周年之際,在習近平主席致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易卜拉欣的賀電中,對在天津大學留學的馬來西亞同學立志做中馬友誼的傳播者和推動者表示肯定并表示“兩國友好事業后繼有人,我對此感到欣慰”。 這是天津大學與東盟國家教育合作日益深化的生動縮影。
2014年9月,由天津大學牽頭,中國卓越大學聯盟與東盟4國8所高校達成合作共識,正式成立中國—東盟工科大學聯盟。10年前,聯盟第一屆工作會議、秘書處揭牌儀式在天津大學舉行,“中國—東盟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也同時啟幕。
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合作論壇
作為聯盟中方常設秘書處單位,天津大學堅持開放辦學,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經過十載耕耘,碩果累累,如今聯盟成員單位已拓展至8國26所高校,成為推動中國與東盟工程教育合作的重要平臺,成員國之間還通過特色項目促成學者交流和學生流動。
“通過參加中國—東盟大學生賽艇嘉年華,我結識了來自泰國、印尼等多個國家的朋友,這種跨越文化的交流讓我們真正理解了命運共同體的含義。”曾獲2023中國-東盟大學生賽艇嘉年華銅獎的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馮展宇說。
2023中國—東盟大學生賽艇嘉年華
2018年以來,天津大學通過開展學生寒暑假項目、培訓課程和大學生競賽等,促成兩千余名學生線上線下雙向交流。2023年7月舉辦的"2023中國-東盟大學生賽艇嘉年華",吸引了來自中國、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等9所中外高校的170余名運動員參賽。
“得知習近平主席提到我們在信中表達的愿望時,我的內心既激動又感慨。那一刻,所有參與寫信的留學生都感到榮幸和自豪,也深感我們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天津大學海洋技術東盟本科生專班學生林展永動情地說。
林展永所在的東盟專班于2023年由天津大學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牽頭設立,首屆共招收了15名來自馬來西亞的留學生。天津大學依托優勢培養國際化人才,獲批國別區域研究人才支持計劃項目,中國—東盟智慧海洋新工科教育共同體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項目。連續7年舉辦的“中國—東盟學者項目”已邀請到近百名東盟專家參加;自2014年起,天津大學8次舉辦的“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開幕期主題活動,匯聚中國—東盟高校領導和專家近400人。天大的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也為中國與上合組織及東盟國家間的教育合作提供了穩定的交流平臺。
中國-東盟海洋教育研討會暨首屆海洋技術東盟本科生專班開班儀式
留學天大,文明互鑒育英才
今年5月,以“上合之約 津彩國際”為主題的天津市外國留學生文藝展演暨天津大學第十五屆國際文化節成功舉辦。來自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及全球近50個國家的千余名留學生在天津大學歡聚一堂,以文化交流和青春友誼為筆墨,熱情書寫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篇章。
天津市外國留學生文藝展演暨天津大學第十五屆國際文化節
國際文化節已經成為天津大學留學生工作的一張品牌名片。2024年,天津大學接收的上合組織成員國留學生規模已擴大至636人,生源國覆蓋多個成員國。在專業分布上,學生主要集中在土木工程、化學工程、環境科學、建筑學等學校特色優勢學科領域。
近年來,天津大學實施“線上+線下”雙軌制招生模式,通過定期舉辦線上招生宣講會、積極參與國際教育展覽等多元化渠道,精準對接上合組織國家教育需求,有效擴大了留學生規模。
學校立足巴基斯坦在工程科技領域的優勢,推進與旁遮普大學、巴基斯坦工程技術大學等知名高校的科研合作與人才交流,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吸引更多優秀碩士、博士研究生來校學習;面向俄羅斯等國家的人才需求,充分發揮“漢語言+跨境電商微專業”的特色優勢,著力培養精通語言文化的復合型專業人才;針對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上合組織國家在工程和化工領域的發展需求,學校服務央企、國企出海需求,共同開設特色定向培養項目,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強化實踐教學等方式,為當地培養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
在這里,巴基斯坦籍博士生穆罕默德·沙拉爾致力于利用AI技術優化能源系統,助力綠色智慧城市建設;塔吉克斯坦青年譚阿木從跨境電商起步,立志推動中塔經貿合作;俄羅斯姑娘蘇麗媛在津創辦兩家外貿公司,深耕中俄農業與醫藥設備貿易,成為兩國合作的實踐者;吉爾吉斯斯坦學生戴安娜自幼成長于中吉雙文化環境,學習軟件工程并積極促進中吉技術交流;伊朗姐妹花阿托莎與納扎寧在藥學院潛心科研,以醫學為志業搭建文明互鑒之橋。他們的故事不僅是個人成長的縮影,更是天津大學國際教育踐行“上合初心”的生動體現。
新華社英文視頻報道:天津大學留學生索菲雅分享中俄文化交流故事
雙學位聯合培養、定制化短期研修……“留學天大”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為促進上合組織國家間的人文交流與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天津大學青年志愿者在夏季達沃斯論壇向世界展示中國風采
天津大學教授許謹參加CGTN直播節目《津侃上合》
當上合組織峰會的旗幟在天津飄揚,這座百卅學府正在用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隨著上合組織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天津大學將繼續深耕國際合作,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貢獻“天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