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之世,必有非常之人走非常之路,成非常之業(yè),進而對社會發(fā)展起著新的促進作用。盛宣懷不僅是中國近代輪、電、礦、路四大產(chǎn)業(yè)的創(chuàng)辦者,也為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作為官僚買辦,他在天津為官20多年,對天津的社會進步和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成就,他在天津創(chuàng)辦了中國近代的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天津大學),開創(chuàng)了中國高等教育之先河,他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家電信企業(yè)—天津電報局,開創(chuàng)了中國電信的新紀元。盛宣懷(...
王文韶奏折中向光緒皇帝推薦的北洋大學堂的總教習就是“美國人丁家立”。因為北洋大學堂是中國近代建立的第一所現(xiàn)代性質(zhì)的大學,此前沒有中國人辦過大學,教育、教學如何管理,只有請具有經(jīng)驗的外國教育家來做。丁家立(Charles Daniel Tenney),美籍著名教育家。1857年生于美國波士敦城。他在美國達特茅斯大學(Dartmauth University)畢業(yè)后,進入歐柏林大學研究院(Oberlin University Postgradnate School),獲得神學碩士學位。1882年丁家立來華,...
王劭廉(1866-1936),字少泉,天津人,祖居天津市河東,是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王劭廉畢業(yè)于北洋水師學堂,畢業(yè)后被派往英國深造,學習造船工程。學成回國之后,仍返回北洋水師學堂任教,教授數(shù)學、英文等課程。后任教于北洋大學堂。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北洋大學堂總教習丁家立辭職,由王劭廉接任,總教習改稱教務提調(diào)。王劭廉從1906年擔任教務提調(diào)到1914年離開北洋大學,在北洋大學掌校9個年頭,這是北洋大學堂治校辦學之權由外國人手中歸于中國人之始。...
趙天麟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愛國教育家。1904年入北洋大學法律系學習,1906年留學美國哈佛大學法律科,后獲法律博士學位,1914年被任命為國立北洋大學校長。趙天麟執(zhí)掌北洋大學六年,繼承和發(fā)揚了北洋大學嚴謹求實的校風,并提煉出“實事求是”的校訓,一直延續(xù)至今,為北洋大學的建設和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趙天麟,字君達,1886年7月16日出生于天津梁家嘴,其家是該地方歷史上頗有名望的四個家族之一。趙天麟少年聰敏,性格沉靜,自幼喜愛讀書。...
李書田,字耕硯,河北省盧龍縣新房子村現(xiàn)已劃歸為昌黎縣人;1900年2月10日,出生于當?shù)氐拿T世家;1917年考入國立北洋大學預科,1919年升入本科。他在校時的學期成績、學年成績、畢業(yè)成績均獨占鰲頭,在北洋傳為佳話。1923年,他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榮膺“中國斐陶斐勵學會會員”,并考取了官費赴美康乃爾大學研究生院深造,繼續(xù)攻讀土木工程專業(yè)。在康乃爾大學,他各科平均成績在99.5分以上,成績之優(yōu)為中國派遣留學生以來的第一人。...
馮熙運,字仲文,我國實業(yè)家、文史學家。1886年生于天津馮氏望族。馮自幼聰慧勤學,在家塾讀書,后因為目睹國難,有志于西學。1905年考入北洋大學堂,攻讀法律。1907年由北洋大學堂派送,遠渡重洋,赴美留學,同行中還有馬寅初等人。到美后,馮熙運先入哈佛法律系,畢業(yè)后考入芝加哥大學研究院,先后獲得法學學士和法學博士學位。1911年學成歸國,曾任直隸省檢察廳檢察官,因不善于官場應酬而辭職,轉而應聘北洋大學教書,與同為留美學習法律的趙天麟同事。...